水产百科

青鱼

最近更新:2023-03-14

青鱼  M.piceus(Richardson);Blackcarp 

别名鲭、黑鲩、乌鲩、青鲩、黑鲭、螺蛳青、乌鲭、乌青、铜青、青棒、青根鱼、溜仔鲭、五侯青等。

鱼类 > 硬骨鱼纲 > 鲤形目 > 鲤科 > 青鱼属 > 青鱼(鲭、青鲩、黑鲩、螺蛳青等)

体长筒形,吻稍尖。口端位。下咽齿1行,4枚,呈臼齿状。体背及体侧上半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各鳍均为灰黑色。平时多栖息在大江河和湖泊的中下层,以蚌、蚬、螺蛳和蛤蜊等软体动物为主要食料,也食虾和昆虫幼体,鱼苗及幼鱼期则以浮游动物为食。在江河干流流速较高的场所产卵繁殖,产卵期在长江为5—7月,初次性成熟年龄一般为4—5龄,体重约10kg左右。怀卵量随个体增大而增加,变动在27万至600余万粒之间。鱼卵和孵出的鱼苗即随流水向下漂游,稍后即至江河岸边或附属水体中肥育。产卵后的亲鱼也回到支流或湖泊中摄食,冬季则在河床深处越冬。为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个体大,生长迅速,江河湖泊中常见15—25kg的个体,最大体重可达70kg左右。肉味美。为江河捕捞和人工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分布于除新疆和青藏高原以外的我国广大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珠江,长江及其支流。肉厚刺少,富脂肪,味鲜美,肉质在四种家鱼中名列首位,为优良的食用鱼。

简介

青鱼为我国四大养殖鱼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珠江流域及其东北等地的水域,它具有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等特点。在长江中,常见的青鱼重量为15-40公斤,最重的可达70公斤,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青鱼

中文名:青鱼
拉丁文学名:Mylopharyngodonpiceus
英文名:Blakcarp
界:动物界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辐鳍鱼纲Actinopterygii
目:鲤形目Cypriniformes
科:鲤科Cyprinidae
属:青鱼属Mylopharyngodon
种:青鱼M.piceus

外形特征

青鱼

青鱼

青鱼体形修长,圆桶状。体青黑色,各鳍灰黑。下咽齿1行,臼齿状咀嚼面平宽,光滑。

青鱼体较大,长筒形,尾部稍侧扁。头顶宽平。口端位,呈弧形。上颌稍长于下颌。无须。眼位于头侧正中。鳃耙稀而短小。下咽齿呈臼齿状,齿面光滑。腹部圆。体被六角形大圆鳞。侧线在腹鳍上方一段微弯,后延伸至尾柄的正中,侧线鳞40~43。背鳍短,无硬刺。胸鳍不达腹鳍,腹鳍不达臀鳍。尾鳍深叉,中间截形,上下叶等长。体青灰色,背部尤深,腹面灰白色,各鳍均为灰黑色。

生活习性

青鱼

青鱼

体长,躯干部略呈亚圆筒形,尾部侧扁,腹圆。头尖小,口马蹄形。体青黑色,背部较深,腹部变淡,各鳍灰黑色。青鱼喜生活于水的中下层,不喜欢到水面活动,活动力大。在自然条件下,每年5~7月份(6月份较集中),在江河干流合适的地点产卵。生殖过后又到沿江附属水体内肥育。冬季一般在河床深处越冬。青鱼的产卵季节,通常比同地区的草鱼要晚1~2个节气,池养亲鱼的人工繁殖季节,一般比天然的还要晚一些。在天然水体中,青鱼产卵要求稍有涨水的刺激。其产卵习性基本与草鱼相同。

青鱼也称黑鲩、青混、螺丝青、乌青。多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一般不游至水面。食性比较单纯,以软体动物螺、蚬为主要食物。在池塘养殖中的幼鱼喜食粮食饲料,至体长15厘米后咽齿压碎功能增强,食性出现转变。2龄前死亡率较高,食性杂,主食粮食性饵料;2龄后,特别是体重长至1公斤时,食性转向软体水生动物,能磨碎坚硬的甲壳后吐壳吞肉。自然水域中常集聚于江河和湖泊的深浅结合部。除冬季食欲较弱外,春、夏、秋三季摄食猛烈,且能在气压较低、大多数底栖鱼类普遍厌食的情况下咬钩吞饵。

食性与生长

食肉性鱼类,主要食物有螺蛳、田螺、扁螺、椎实螺小河蚌、蚬、淡水壳菜等软体动物。此外,还常吃食水蚯蚓、摇蚊幼虫和水生昆虫及其幼虫。池塘饲养时也吃食一些植物性饲料和配合饲料。在鱼苗阶段,主要吃食浮游动物。

青鱼的食量较大,鱼体每增重0.5千克,大约要消耗12~15千克的螺蛳、河蚌等,由于这些食料的来源有限,所以饲料问题成了养殖青鱼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青鱼的个体在四种家鱼中最大,长江中的最大个体达70多千克,30~40千克的并不少见。生长速度很快,在长江流域,通常1龄雌鱼达0.5~1千克,2龄2.5~3千克,3龄可达7.5千克左右,4龄可达12千克左右,5龄在15千克以上,6龄20千克左右。雄鱼的生长速度比雌鱼略慢一些,特别是4龄以后,明显减慢。

在池养条件下,从鱼苗养至第三年,一般可长到3.5~4千克,最大达到5千克。我国长江中的青鱼体长增长以1~2龄最快,3~4龄变慢,5龄开始急剧下降,体重增长3~4龄最快,以后仍持续增长。池养青鱼生长也比长江中慢。

分布范围

青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江以北较稀少;它是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渔业资源和各湖泊、池塘中的主要养殖对象,为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由于青鱼易于饲养,近年来被引种至美国南方。但是,据称青鱼在美国的繁殖已经越出了特定的养鱼场,在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俄亥俄河和雷德河中均有发现。已成为美国渔业大害,当地政府甚至出价100美元一条悬赏捕捉青鱼。

生活环境

青鱼

青鱼

青鱼习性不活泼,通常栖息在水的中下层,食物以螺蛳、蚌、蚬、蛤等为主,亦捕食虾和昆虫幼虫。,在鱼苗阶段,则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青鱼生长迅速,个体较大,成鱼最大的最大个体可达70千克。
青鱼栖息的水层很低,一般不游近水面。多集中在食物丰富的江河弯道和沿江湖泊中摄食肥育,在深水处越冬。行动有力,不易捕捉。耗氧状况与草鱼接近,水中溶氧量低于1.6毫克/升时呼吸受到抑制,低至0.6毫克/升时开始窒息死亡。在0.5~40℃水温范围内都能存活。繁殖与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2~28℃。喜微碱性清瘦水质。主要摄食螺、蚬、幼蚌等贝类,兼食少量水生昆虫和节肢动物。日摄食量通常为体重的40%左右,环境条件适宜时可达60~70%。仔鱼体长7~9毫米时进入混合性营养期,此时一面继续利用自身的卵黄,一面开始摄食轮虫和无节幼虫;10~12毫米时,摄食枝角类、桡足类和摇蚊幼虫;体长达30毫米左右时食性渐渐分化,开始摄食小螺类。

生长繁殖

青鱼

青鱼

生长快,2-3冬龄可达3-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70公斤,长江中常见的个体重约15-20公斤。性成熟为4-5龄。4-7月在江河干流流速较高的场所繁殖,生殖后常集中于江河湾道及通江湖泊中肥育,冬季在深水处越冬。长江青鱼首次成熟的年龄为3~6龄,一般为4~5龄,雄鱼提早1~2龄。雌鱼成熟个体一般长约1米,重约15千克。雄鱼成熟个体一般长约900毫米,重约11千克。繁殖季节为5~7月。江河水的一般性上涨即能刺激其产卵。产卵活动较分散,延续时间较长。产卵场分布于长江重庆至道士袱江段,支流汉水、湘江中也有,但规模不大。绝对怀卵量每千克体重平均为10万粒(成熟系数14%左右);经人工催产每千克体重约可获卵5万粒。卵漂流性,卵膜透明,卵径1.5~1.7毫米,吸水膨胀后可达5.0~7.0毫米。精子排入淡水后一般只在1分钟内具有受精能力。胚胎发育适温18~30℃,最适温度26℃±1℃,低于17℃或高于30℃就会引起发育停滞或畸形。在水温为21~24℃时约35小时孵出仔鱼。初孵仔鱼淡黄色,长6.4~7.4毫米,略弯曲。青鱼苗在卵黄囊消失和鳔出现后,其头、背呈现“垲”状黑色花纹。生殖期间,雄鱼的胸鳍内侧、鳃盖及头部出现珠星,雌鱼的胸鳍则光滑无珠星。青鱼在“四大家鱼”中生长最快。江西湖口青鱼生长以1~4龄最快,5~6龄时平均每年增重3.7千克以上。雄鱼年增重比雌鱼平均少1千克左右。

青鱼的养殖技术

青鱼的做法

青鱼的垂钓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