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缢蛏

最近更新:2023-01-29

缢蛏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俗称跣、人跣、小人跣。瓣鳃纲、帘蛤目、竹蛏科。系广温性底栖贝类。贝壳呈长扁圆柱形,壳薄而脆,贝壳抱合时,两端均开口,后端较大。壳长约为壳高的3倍,两壳大小相等。壳顶位于背缘中央靠近前端。韧带短而突出,棕黑色。壳前端边缘稍呈圆形,后缘似截形,背腹缘近平行,自壳顶起斜向腹缘有1条微凹的沟。生长纹明显,间距不等。无放射肋。壳面被黄绿色或黄褐色壳皮,壳皮常被磨损脱落呈白色。壳内面白色,壳顶下面有与壳面斜沟相应的隆起。铰合部小,左壳有主齿3枚,右壳有主齿2枚。喜栖息于风平浪静、水流畅通的江河口附近或有淡水注入的内湾潮间带中下区的软泥或沙泥底质滩上。穴居生活,穴与滩面垂直,深度为夏季浅,冬季深,平时多在20厘米深度内做上下运动。一般情况下不离开洞穴,但在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具有离穴迁移习性。主要食物为硅藻类。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性腺成熟时,雄性呈乳白色,雌性呈淡黄色。1龄可达性成熟。生殖期6—9月。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常用蛏钩或蛏锄钓取和挖掘。肉味鲜美,可鲜食,亦可加工蛏干和蛏油。无论鲜食或加工,均需洗净,放在少量盐水中浸泡2—3小时后再用。可入药。贝壳可制石灰。经济贝类。《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规定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可捕标准以达到性成熟为原则。《辽宁省水产资源繁殖保护实施细则》规定,禁渔期为5月1日—7月20日。重要养殖品种,其壳色较浅,多呈黄白色。

缢蛏缢蛏

外部形态 贝壳呈长圆柱形,壳质脆薄。两壳不能全部开关。贝壳前后端开口,足和进、出水管由此伸出。有足的一端为前,有进、出水管的一端为后。前端稍圆,后端呈截形。两壳连接处为背,背的相对面为腹。背、腹面近于平行。壳顶位于背部略靠前端。贝壳表面具黄褐色壳皮,生长纹明显,贝壳中央,自壳顶至腹缘有1条微凹的斜沟,形似被绳索勒过的痕迹,故得名缢蛏。

生活习性 喜在风浪平静、潮流畅通、底质松软、有淡水注入的内湾中,低潮区,营穴居生活。随潮水的涨落在洞穴中作升降运动。海水淹没时,上升到沿穴口,伸出进出水管,进行呼吸、摄食、排泄等活动。滩地干露时,则降到沿穴的中部或穴底。缢蛏潜居的深度,随蛏体大小,体质强弱,以及底质和季节的变化而不同。通常蛏体大,体质强壮,底质松软,水温低时,潜居较深;反之,蛏体小、体质弱、底质硬、水温暖时,潜居较浅。一般潜居深度为体长的5~6倍。根据滩涂上进出水孔的大小和两孔的间距,可以判断蛏体的大小和肥瘦。若滩面上进出水孔明显,并且在出水孔周围有泥土隆起,说明蛏体健壮。

在沿穴中倒立生活,前端向下,后端向上。1个洞穴内,不会同时出现两只缢蛏。通常稚贝的移动能力较强。在正常情况下,成年蛏不会离开自己的洞穴而转移到别处生活。

广温性贝类,生活在北方的缢蛏,能忍受冬季0~-3℃的低温;生活在南方的缢蛏,在39℃温度条件下仍能生活一段时间。缢蛏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5~30℃。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愈高生活愈快。缢蛏对海水比重的适应范围为1.005~1.020,在这个范围内比重偏低对缢蛏生长有利。

繁殖习性 雌雄异体,1年性成熟,生殖腺分布在内脏囊中。雄性生殖腺呈乳白色,雌性生殖腺呈淡黄色。繁殖季节因地而异。北方比南方早。辽宁缢蛏的繁殖期在6月下旬;山东8~9月;浙江和福建自9月下旬开始一直延续至翌年1月为止,繁殖盛期出现于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相当于寒露、霜降和立冬3个节气。在整个繁殖期间,有4次集中排放精卵,每次繁殖的间歇期为半个月。排放量以第一次和第二次最多,精卵质量好。繁殖的时间,一般是在大潮期间进行。成熟的亲贝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刺激,特别对水温骤然下降的刺激,会引起精卵排放。缢蛏的精、卵排出体外,在海水中受精发育。受精卵经过卵裂孵化,发育成“D”形幼虫,经过一段时间浮游生活,成熟变态,再经短时间的匍匐生活后,潜入泥中,开始穴居生活。在整个生活史中,水温在20~24℃时,从受精卵开始至转入底栖营穴居生活的全部时间约需7~10天。

参考资料

水产百科:https://www.59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