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河蟹人工繁殖

最近更新:2023-01-31

亲蟹准备 人工繁殖河蟹苗,首先必须有足够的怀卵亲蟹。目前主要采取两种办法得到:一是从海里捕捉天然怀卵蟹;二是把已达性成熟的亲蟹放入海水环境中,促使其交配怀卵。

天然怀卵蟹的捕捉。拖网:拖网由矩形网衣腰折的网兜和一个浅囊网构成。在单船作业时,于艏、艉各伸出一根撑网竹,系缚8~12顶拖网。作业渔场选择在深水漕的急流水面,放网时先拨舵落帆,划向江漕处,使船横向,右舷受流,将网抛入水中。船顺流曳行,拖网1小时左右即可起网。在每年春汛期间,正值河蟹交配产卵,采用拖网可以大量捕获天然怀卵蟹。闸口张网和海滩插网:闸口张网是在通海的节制大闸的闸门外口,设置特殊囊形张网,当开闸泄水时,闸口附近咸淡水域中的怀卵蟹即被水流冲入网兜之中而被捕获。插网作业,是在泥滩的滩涂上。在潮水退落时,插入一定长度的高约0.8~1米的低拦网,当下次潮水上涨又再次落潮后,在插网下可捕到怀卵蟹。

怀卵蟹长途运输:长途运输怀卵蟹,因其腹部怀卵累累,因而不适宜用蒲包之类包扎作整包装运,这样往往会造成卵粒脱落和怀卵蟹因拥挤受伤而大批死亡。采用带水运输的办法,小量尚可,大量则不经济实用。一种安全简便的办法是,用蟹苗箱作装运工具。其装箱办法是:先在箱底衬以海水浸湿的湿毛巾,另备一块作遮盖用的湿毛巾。怀卵蟹装箱时,每捉放一只随手用湿毛巾遮盖一只,逐个整齐排列,待箱放满后,毛巾上再盖以湿稻草之类。按此方法装好后,一箱一箱叠上去,每5~10箱作一捆,扎牢。运输途中定时用海水喷洒,使箱内保持一定的湿度。人工促产。亲蟹选留:亲蟹应选留绿蟹,要求健壮、肢齐活泼,个体重100克以上。雌雄比例为2∶1。选留时间一般在立冬前后(阳历11月上旬,根据当地蟹汛的具体情况而定)。为了保证亲蟹顺利越冬和交配产卵,应将收运来的亲蟹放在淡水池塘中精心饲养。散养:可利用一般的土池散养。池塘面积1亩左右,水深1米以上,可散养亲蟹250~500千克。在养蟹前,应先清塘。每亩可用生石灰75千克或福尔马林6千克进行消毒。亲蟹暂养池需筑有防逃设施,尤其进、出水口处要用防逃网拦好。防逃网可选用密眼铁丝网,网眼大小以使亲蟹不能逃掉为准。池塘周边的防逃,通常采取围插1米高的竹箔加上盖网,或用混凝土壁加上“厂”形压口,压口边宽约20厘米,这样就可防止亲蟹攀爬逃跑。散养亲蟹最好是雌雄分养。

水泥池养蟹:如有现成的水泥池等设施,加上防逃措施后,也可用来饲养亲蟹。可在池底铺5~10厘米泥土,放上砖瓦、块石等作成人工蟹穴,创造一些适应河蟹生活习性的生态条件。水泥池养蟹,密度以每平方米3~4只为宜,不宜超过8只。密度过高,成活率低。

管理:饲养中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3方面,即:投饲、换水和防逃。饲料品种较多,有咸带鱼、小杂鱼、蚌肉、蛏子、蚕蛹、稻谷、大麦、青菜、山芋以及动物尸体等等。投饲数量可视情况而定,做到尽量满足需要。如果投饲不足,让亲蟹饥饿缺食,就会影响顺利越冬,增大死亡率。根据试验统计资料,从每年11月下旬开始,至次年4月下旬,约5个月的饲养期间,每千克亲蟹约需投喂1~2千克咸带鱼,每次投饲量约为亲蟹重量的0.5~1%。通常在下午4点以后投饲,可将切碎的带鱼、青菜等饲料撒投在池周各边,笼养则吊放在笼内。为保持水质清新,要3~4天作一次水体交换。为防亲蟹外逃,必须每天检查竹箔是否有漏洞,盖网上是否有蟹被缠络等。此外,亲蟹的活动和摄食等都与水温密切相关,在6℃以下,活动和摄食都大大减弱,为此,投饲和换水等措施应相对减少。

亲蟹促产:每年12月上旬至次年3月中旬,是河蟹交配产卵的盛期。但就人工繁育而言,江浙一带,亲蟹促产的最适时间,宜选择在3月上、中旬。在此期间,将越冬亲蟹,按雌雄3∶1~2∶1的比例,置于盐度为8~33‰的海水池中,均能顺利交配产卵。海水促产后的第二天,即能见怀卵个体,一周后的怀卵率可达70~80%,半个月后,雌蟹可基本怀卵。届时,可将雄蟹捉出另行处理,以免雄蟹继续追逐雌蟹拥抱交配,而造成雌蟹伤亡。若用水泥池作促产池时,必须注意亲蟹的密度和水温。密度过大,会引起雌蟹流产,卵粒不能正常粘附于雌蟹腹肢刚毛上;水温必须控制在10℃以上,水温过低,雌蟹活力减弱,不利于完成受精卵粘附于刚毛的辅助动作,也大多造成流产。此外,池中最好铺上些烂泥。

经验证明,将亲蟹在当年秋冬即放入海水中促产的方法不可取。而采取在淡水中越冬,待翌年3月上旬惊蛰前后再行人工促产,使第一期蚤状幼体约在4月中旬末、下旬初孵化出膜,既可缩短怀卵蟹饲养时间,又可避免寒潮影响,减少死亡。

怀卵蟹饲养(孵幼)  亲蟹交配产卵后,其腹部所携带的受精卵就进入胚胎发育阶段,直至幼体出膜,怀卵蟹才算完成生殖使命。因此,怀卵蟹的饲养过程,同时也是受精卵的孵化过程。怀卵蟹的的饲养管理是河蟹繁殖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怀卵蟹可采用散养或海中笼养等办法进行饲养。海水池塘散养:与饲养亲蟹相比,怀卵蟹除要求海水环境外,一般的管理方法基本相仿,只是管理更需要精心些。第一,必须雌雄分养。因为如果有雄蟹混养在怀卵蟹中,雄蟹会追逐纠缠怀卵蟹,重复交配,你争我夺,容易造成怀卵蟹步足伤残或卵粒散落。第二,投饲量应适当增加。因为怀卵蟹在第一次怀卵后,还需要大量摄食,积累营养,为第二次或第三次怀卵作准备。因此,不仅需增加投饲量,而且应改善饵料品种。绝不能让怀卵蟹饥饿,否则,怀卵蟹会用大螯挖取卵块充饥。第三,保持水质清新。第3~4天要换注新水1次。同时注意防止海水盐度大幅度骤降,尤其是在胚胎发育早期(新月透明期以前),对盐度突变比较敏感;但新月透明期以后,即使一下子进入淡水中数天,又重新回到海水后,胚胎仍能照常发育。海中笼养:每只蟹笼放入20~25只怀卵蟹。笼底铺放卵石,采用延绳钓式把蟹笼沉入海中,保持在低潮位时笼子也不露出水面。每隔7~10天检查、投饵一次。饲料以咸带鱼为主。海中笼养的怀卵蟹,体表清洁、个体活泼,成活率也较高。缺点是操作管理不便。

生产上需要怀卵蟹提早或推迟孵化幼体,以提高有关设施的利用率,增加生产能力。这就要求能够控制和选择怀卵蟹的孵幼时间,作有计划的分批孵幼培育。目前所试用的办法是以控温来达到这一目的。河蟹受精卵胚胎发育进程的快慢是受温度影响的。通过对怀卵蟹加以连续送气、充分供饵和经常换水的精心管理,逐渐对水体加温至15~20℃,受精卵的胚胎发育可在20天左右完成全过程,幼体即可孵化出膜。与此相反,如果让怀卵蟹长期处于低温(10℃以下)条件下饲养,则孵幼出膜可历时数月之久。这就能使分批孵幼、分批育苗成为可能。此外,通过低温控制,对淡水中饲养的亲蟹推迟到4月中、下旬再进行人工促产,也能达到推迟怀卵蟹孵幼的目的。这就使育苗生产上作第二批育苗时,仍然采用第一次怀卵亲蟹,成为可能。当怀卵蟹孵化出第一批幼体后,雌蟹不久即投入整理腹肢的工作。雌蟹用两只大螯交替伸向腹部清除腹肢刚毛上的卵壳,以迎接第二次产卵。等到第二批幼体孵化出膜后,二次怀卵蟹又同样清理腹肢刚毛,准备第三次产卵。因此,对于孵后母蟹,需及时放入海水池中认真饲养管理,加以充分利用。二次怀卵蟹饲养期间,通常由于自然水温较高;水池水质容易恶化,必须经常换注新鲜海水,严防缺氧和泛池。还要加强投饵,改善饵料质量和品种,以保证母蟹摄食的需要。尤其要注意露天土池的池水不宜太浅,池水温度不可超过27℃以上。否则胚胎极易受高温损害而死亡。另外,对于蟹体上附生的海藻类或聚缩虫等,可用10ppm的孔雀石绿等药液浸泡30~40分钟杀灭之。

幼体培育 河蟹人工繁殖技术中的关键。蚤状幼体需要在海水环境中生长变态,蜕皮5次,才变态为大眼幼体(蟹苗)。人工育苗就是在工艺流程上尽力创造适合各期幼体生长发育的良好生态条件,以提高蚤状幼体至大眼幼体的成活率和单产量。下面主要工厂化育苗的工艺流程。工厂化育苗,系指不受外界自然条件影响,在室内进行工业性连续生产蟹苗。根据河蟹幼体不同发育阶段的生态要求,通过对温、气、光、水、饵、肥等因子的人工控制调节,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适应河蟹各期幼体的生长发育,达到育苗高成活率、高产量的目的。

河蟹工厂化育苗的主要设施有:育苗车间(培育池或育苗器),饵料车间及配套的附属设施、设备,如升温设备、增氧设备、动力设备,进、排水系统以及亲蟹池等。

育苗车间:厂房屋顶为玻璃,进光面80%;或者用浅黄色塑料板盖顶(俗称塑料大棚)。车间内育苗池为混凝土结构,设置玻璃钢育苗器等。水泥培育池近方形或略呈长方形,大小规格无严格要求,通常每个20~30立方米以上。玻璃钢育苗器多为圆筒形,底略呈锅底状,并有出水孔一个。育苗器直径为8米,深约1.6~2米。一般厂房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可设置700~800米2的育苗池。考虑到玻璃厂房基建一次性投资较大,为节约投资,利用尼龙薄膜或塑料板盖顶建成简易育苗车间,亦可收到良好的育苗效果。

室内育苗不同于室外土池育苗,有3个关键性技术需要很好掌握。首先是饵料问题,蚤状幼体一孵化出膜,就要饲喂充足的饵料,以保证幼体摄食的需要,才能使幼体顺利蜕皮变态。试验证明,出膜后的第一期蚤状幼体,如果饥饿1~2天,再开始饲喂饵料,仅仅是蜕皮变态的日期相应推迟1~2天,对蜕皮率和成活率影响不大;如果连续饥饿3天,再饲喂饵料,则蜕皮大大推延,成活率也大幅度下降,只有20%的蜕皮率,80%会变态不遂死亡。因此,在初期育苗阶段,育苗水体中如系饲喂单细胞藻类(如三角褐指藻)则藻类密度应在每毫升16万个以上;如系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则水体中无节幼体的密度最好达到每毫升1只。而到了育苗后期阶段,除了水体中尽力保持有一定藻类密度外,盐水丰年虫无节幼体要满足供应,每毫升水最好能达到3~4只。只有适口饵料能得到满足,蚤状幼体才能有较高的成活率。第二是水质控制问题。在室内高密度育苗情况下,因为大量投饵和水体中本身生物代谢产物较多,加上剩饵尸体和藻类老化沉底等等,水质极易污染恶化。为此连续送气(或适当间隔送气)和每天注水换水,更新水质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后期阶段每日可换水2次以上,每次换水量1/3~1/2。绝对不能让水体中有硫化氢气体产生。另外,由于底污的积累,应定期吸污或者采取倒池的办法,以保持培育池有良好的水质条件。第三是放养密度问题。每立方米放养密度通常为20~25万只,育苗效果较好。过密,例如每立方米50~60万只以上,极易因饲育管理水平跟不上,反而造成大批死亡,导致育苗失败。但是,过稀,如每立方米低于10万只,虽然育苗成活率可以较高,但最终育苗水体单位产量会受影响,经济上不合算。当然其它诸如水温、溶氧、pH、NH3—N、盐度等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工厂化育苗无疑要求比土池育苗有更高的管理技术水平,才能取得稳产、高产的培育效果。

饵料车间:这是专为幼体培育服务,生产供给幼体饵料的场所。主要设施为盐水丰年虫卵的孵化装置、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池及海水轮虫培养池等。饵料车间房顶结构亦为玻璃,80%进光面,以保证光线充足。采用半封闭式强化培育装置,可以高产量、高效率地培养单细胞藻类饵料。采用啤酒酵母代替传统的用藻类作饵料去培养轮虫的办法,效果很好,可节约大量人力、财力。但轮虫应捞入清水中,滤洗去轮虫培养液,再投以单细胞藻类的绿藻、硅藻,喂养1~2天,然后再投喂,才能收到较好的育苗效果。至于盐水丰年虫卵的孵化,主要采用连续送气的办法或者流水孵化的办法,进行大规模的孵化工作。虫卵孵化的最佳水温为29~30℃;33~40℃发育中断,但不影响最终发育,不过高温长时间延续,会大大降低孵化率。一般认为,低盐度中,孵化率高,而高盐度下孵化,消耗能量大,反而不好,因此,盐度可控制在10~15‰左右,甚至5‰亦不差。最佳pH值为8~9,人为调节pH值时,可加入碳酸钠、氧化钙,加量为每升海水中加入0.5M的碳酸钠溶液1毫升,氧化钙65毫克,可以保证在低盐度下,提高孵化率。溶氧量愈高愈好,为此需大气量送氧,以保证充足的氧气,每升水溶氧量不得低于1毫克。孵化时,卵不能沉底,需保持悬浮状态,沉底会造成卵堆积而降低了孵化率。孵化密度,一般为每升水体放入10克虫卵,即每立方水体可放10千克。光照可提高孵化率,1000勒的照度,对卵孵化率坚最有效(相当于60瓦日光灯距离孵化水面20厘米)。冷冻处理的卵,孵化率达80%

附属设施 对培育池水体可采用锅炉加热(或者利用其它能源如电热、工厂余热、太阳能加热等形式),以达到理想的育苗水温。水体温度可采用温控仪自动控制。电热器材可采用远红外电热棒等,加热效率高,加热均匀。增氧设备采用罗茨鼓风机,通过气石或打孔的塑料通气管,向育苗池连续送气。气石规格以80~120目为佳。以往曾采用空气压缩机送气,但由于空气压缩机容易漏油,污染水体,影响到育苗效果。因而,如使用空压机作气源时,要外加油气分离器,通过活性炭或水过滤后,再往培育池送气。由于育苗期间,不允许停电、停气、停水,因而,在可能停电的场所,一定要配备发电机组,以备自己供电,保证育苗工作的顺利进行。进、排水系统包括沉淀池、过滤设施、水塔及管道、水泵等,主要对培育用水进行预处理,使培育水洁净、安全。培育池设置进、排水管道系统,以保证进、排水方便可靠。为适应河蟹的生态习性,采用土池饲养亲蟹远比水泥池饲养效果为优,无论是成活率、促产率还是怀卵量等,前者都胜过后者。因此工厂化育苗生产过程中,也应配备土池养蟹。但在不具备土池,只有水泥池的单位,用水泥池养蟹时,可在池中铺设5~10厘米泥土,饲养效果可以显著改善。浙江奉化海带育苗厂在这种池中暂养亲蟹越冬,历时3个半月,成活率达95.4%,每立方米亲蟹饲养密度为7~8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