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短鳍红娘鱼

最近更新:2023-02-13

短鳍红娘鱼   Lepidotrigla microptera;L.micropterusGunther;Bluehake

俗称红头鱼。硬骨鱼纲、鲉形目、鲂鮄科。系暖温性近海底层鱼类。体延长,稍侧扁,前部粗大,向后渐细,腹面自肛门到下颌前端平坦。头大,近四棱形,背面较窄,前部隆起较高;吻端中央凹入,两侧吻角圆突,上有小棘,外侧两根较长;背面及两侧均被有小棘的骨板。口大,前下位,近平裂。上颌长于下颌。两颌齿绒毛状,上颌前端中央有1缺刻,此处无齿。眼大,侧上位,前上缘有2小棘,后上缘有1微小棘;眼间隔宽,稍大于眼径,微凹入。前鳃盖骨无棘,鳃盖骨后缘有2棘;颈棘大而尖,尖端超过第1背鳍第2棘;肩棘宽大尖突,尖端可达背鳍第5棘。鳃孔大。尾柄细,长约为高的3倍。背鳍2个,分离,基部两侧各有1纵行棘盾板,板面上有几根隆起线,边缘有些小棘。第1背鳍始于颈棘尖端稍前背上,基底短,由9根鳍棘组成,前3棘前缘有细锯齿,2、3棘最长;第2背鳍基底长,似长方形,鳍条较长。胸鳍长圆形,侧下位,尖端不达臀鳍起点;基部前下方有3条指状游离鳍条。腹鳍较长,位于胸鳍基部下方,尖端达肛门,有1棘。臀鳍与第2背鳍近同形同大相对。尾鳍浅凹形,上叶稍长于下叶。体被栉鳞。有侧线。体背部深红色,腹部乳白色。背鳍、臀鳍、尾鳍均浅红色。第1背鳍上半部后方有1椭圆形大红斑。胸鳍内侧呈红色。游离鳍条白色。腹鳍暗灰色。体长一般为20厘米左右,大者可达30厘米以上。短鳍红娘鱼平时栖息于泥沙底质水域底层。喜集群,但不结大群。常以胸鳍游离鳍条在海底匍匐爬行。越冬场在济州岛至黑山诸岛西部海域。春季部分鱼群北上生殖洄游,分别游向近岸水域产卵。秋季鱼群开始逐渐南移,冬季返回越冬场。主要食物为甲壳类,底栖动物。2龄可达性成熟,生殖期5—6月。分布于黄海、渤海、东海,黄海南部数量较多。常被底拖网渔具兼捕。肉质较好,可鲜食,汤食最佳。

背鳍ⅤⅢⅨ,Ⅰ15—16;臀鳍15—17;胸鳍11+3;腹鳍Ⅰ5。侧线鳞64—68。体长为体高3.8—4.9倍,为头长2.5—3.4倍。体粗圆,延长。头部具骨板。吻突圆突,吻侧有数吻棘。上下颌均有齿。下颌无须。鳞中大,栉鳞。喉胸部腹面无鳞。两背鳍基底侧面各有1纵列较大棘骨板。背鳍2,第二鳍棘不延长。胸鳍短于头长,不伸达肛门,下部有3游离鳍条。体红色,第一背鳍具1大黑斑。暖水性中小型海鱼,体长约200mm。短鳍红娘鱼栖息于近海底层。生殖期为5—6月。摄食虾类、软体动物和小鱼。聚群,多为拖网兼捕。我国产于渤海、黄海和东海。朝鲜、日本均有分布。

短鳍红娘鱼短鳍红娘鱼

外贸出口水产品

分 类: 舫科 绿鳍鱼属

地方名: 绿鳍鱼、红头鱼、红娘子、绿翅鱼、绿姑、国公鱼、绿鸳鸯、角鱼、红祥、大头角、蜻蜓角、红角鱼、肉甫、秀才鱼、国光鱼、角仔、红头、红绣鱼、红娃、穷头鱼

英文名: Red gurnards

日文名: ホゥボゥ

韩文名: 

学 名: Lepidotrigla microptera

外部形态 

体延长,稍侧扁,前部粗大,后部渐细,一般体长为14~30厘米,体重为150~300克。头大,近方形,吻角钝圆,两颌及犁角具绒毛齿。头部、背面与两侧均被骨板,体被小圆鳞。头部及背侧面红色并有黄色网状斑纹。背鳍2个,分离,其两侧各有1纵列棘楯板;胸鳍长而宽大、位低,下方有3条指状游离鳍条,内侧为具斑点的亮绿色;尾鳍截形,后缘白色。

分布 

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但年产量不高。其主要渔场和渔期: 黄海和东海交界处渔期是10月份至翌年3月份; 舟山群岛外海渔期是2~5月份;石岛东南渔场渔期是4~11月份。

主要加工产品形式 单冻、冻鱼段。

进出口检验检疫要求 参见赤魟。

进出口卫生注册要求 参见皱唇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