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淡水白鲳强化繁育

最近更新:2023-01-31

淡水白鲳又称短盖巨脂鲤,分类上属巨脂鲤属,为一种热带和亚热带食用和观赏鱼类之一。不仅是一种食性广、生长快、抗病害、耐低氧、产量高、易起捕的优良品种,而且具有肉质嫩,肉味鲜,体色美的特点,颇受消费者与养殖者的欢迎。

亲鱼越冬培育 淡水白鲳畏寒怕冷,当水温降至摄氏12℃时,白鲳就会卧池,甚至冻死,所以必须做好亲鱼的越冬与培育工作。越冬池一般选择阳光充足,水深2米以上,水源比较方便,且比较背风的池塘或水泥砖结构的越冬池中进行。每年冬(南方为10月中下旬)将亲鱼迁入越冬池中进行越冬。如果是池塘越冬,在池塘的北边即要有部分避雪棚和挡风墙;要是塑料薄膜密封的越冬池,在气温回升及有阳光时,即要揭开薄腊纸让阳光照射池水升温。在亲鱼进入越冬池越冬即日起,至翌年的3月底或4月初止,每天下午2~3时,投喂鱼体重量3%左右的花生麸、麦皮糠、玉米粉及部分混合饲料(可以混合投喂也可以交叉单独投喂),并适时投喂少量青草或蔬菜。此时要勤观察,注意亲鱼是否缺氧浮头,池水是否过肥或过瘦等。在天晴水温稍高时,每隔1星期左右赂越冬池灌注提高10厘米水位的新水。

亲鱼产前强化培育 翌年3月下旬或4月初即把亲鱼从越冬池中移至普通池塘,进行产前的强化培育,此时要投喂含蛋白质40%以上的人工混合商品饲料,并适量投喂少量的鲜活科(主要是河蚬、冰鲜鱼等),总投喂量为鱼体重的4~5%,在加强投喂管理的同时,每隔7天左右于上午9时向池塘注入新水(如果没有新水,也可以使用附近池塘的循环水),使池塘水位提高20厘米,试行产前流水刺激,以满足亲鱼性腺发育过程中对生态条件的需要,加速亲鱼的性腺发育。

亲鱼人工催熟 进行亲鱼的人工催熟,促进亲鱼的腺成熟,是确保淡水白鲳人工繁殖成功的辅助条件,所以,在对亲鱼进行产前强化培育,尽量满足亲鱼性腺发育所需的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每隔10天,对亲鱼注射激素(鱼脑垂体,鱼用促排卵素3号)进行2~3次的人工催熟,加速亲鱼的性腺发育成熟,既可以提高亲鱼产卵率和受精率,又可提高受精卵孵化率。

催产亲鱼的选择 亲鱼虽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培育,但因亲鱼本身的差异不同,所以其成熟度也各有先后,要获得人工繁殖成功,那就必须在催产前严格选择体表光滑,无损伤,卵巢轮廓明显,腹部较膨大,池殖孔微凸的雌鱼作为催产用。雄鱼即必须选择体表无伤,健康无损的同龄鱼,并且能挤出乳白色浓稠精液的亲鱼。

药物催产 催产药物一般取用PG(垂体)、HG(鱼用绒毛膜促性激素)、LRH—A2(鱼用促排卵素2号),LRH—A3(鱼用促排卵素3号)Dom(地欧铜)等,以垂体为主,也可以混合使用。注射剂量与注射次数要根据亲鱼的成熟程度,天气情况,水温高低以及季节的迟早等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是按产品说明书用量略有增减,如果亲鱼成熟度好,天气阴雨,甚至有雷雨,水温28℃,催产剂量可以酌情减少,反之则可以略增。注射时间根据水温高低来决定,如果水温偏高,即早上注射,晚上产卵;若是水温偏低,即晚上注射,白天产卵。注射的次数也要根据亲鱼的成熟程度来决定,一般取用1~2次,雄鱼注射剂量减半。

亲鱼产卵受精 把催情注射的亲鱼按雌雄1:1.3的比例放到产卵池中加以冲水刺激,待其自然产卵受精,此时必须注意观察产卵的情况与流水刺激,当看到亲鱼发情,剧烈追逐,并发出“局局”的求偶声时,雌雄亲鱼开始产卵受精。待产卵完后,置受精卵于环道池中进行孵化。经过18小时左右的孵化,即仔鱼破膜而出,孵出后5~6天的鱼苗即可以下鱼苗池进行培育。

鱼苗培育 淡水白鲳鱼苗在下培育池前,要先消毒池塘,后培育池水,育出基础饵料—浮游生物供鱼苗食用。但初进池2~3天的鱼苗,必须投喂鸭蛋黄,10天后即可以投喂部分人工粉状饲料,经过4个星期的培育,鱼苗即可长成4~5厘米的稚苗,此时即要分塘培育或出池供养殖户池塘放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