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稚鲍的前期培育

2023-03-08

从匍匐幼虫到壳长4~5厘米稚鲍的培育称为稚鲍前期培育。

附着板的选择和用量 附着板的种类有透明聚乙烯波纹板、聚氯乙烯波纹板、玻璃钢纹板。为了操作方便和提高采苗效果,需制成框架。附着板的用量为每立方米育苗水体20~24平方米。

培养底栖硅藻 附着板不仅是匍匐幼体的附着基,也是其饵料的载体。必须预先在附着板上培养好底栖硅藻。接种底种硅藻的时间,应在采苗前2个月进行。藻种应选择个体小的舟形藻、菱形藻、卵形藻。接种前应将附着板彻底消毒处理。接种时,把附着板放于接种池排列紧凑,加水量不宜过多,然后把采集到的藻种用100目以上筛绢过滤后,倒入接种池,搅拌均匀,静置,次日将采苗架倒置。用同样的方法接种附着板另一面。接种后,附着板应疏散培养,附着板需在池中垂直放置。培养时需施加氮肥、磷肥和少量铁肥。施肥的母液配方如下:尿素112克、磷酸二氢钾22克、硅酸钠24克、柠檬酸铁2.4克、淡水500毫升。母液施加量为每立方米水体100~200毫升,相当于氮10~20ppm、磷1~2ppm。培养期间,每周换水2~3次,每次换水1/2,换水后补加营养盐。光照保持2500~3000勒克斯,并应经常翻转附着板,以使底栖硅藻生长均匀。附着板上如果出现桡足类大量繁殖,可加1ppm敌百虫杀灭。加入敌百虫24小时,全部换水清池,继续培养。

投放附着板 附有底栖硅藻的附着板要用清水轻轻冲洗1次之后再放入采苗池,同时注入新鲜过滤海水。水位以淹没采苗架为宜,然后定量放入后期面盘幼虫。放入的数量以附着板上每平方厘米附苗0.1个准(附苗率按60%计)。如果放入后期面盘幼虫过少,则出苗量低,如果放入后期面盘幼虫多,使匍匐幼体密度过大,底栖硅藻饵料将难以满足。

管理 每天换水1~2次,每次换水1/2。在苗尚未完全附着前,应使用筛绢过滤换水。水温宜在16~20℃左右。光照要弱而均匀,尤其不能有直射光。特别是在后期面盘幼体入池后到附着前,光照要均匀,以防附苗不匀。每天换水后施肥1次,施肥量按氮1ppm、磷0.1ppm计算,施肥母液配方按前述。随着生长,稚鲍的摄食能力逐渐增强,附着板上的底栖硅藻虽然也在增殖,但却越来越满足不了稚鲍摄食的需要。这时可以把预先培养好底栖硅藻作替换用的附着板与原来的附着板靠接,使稚鲍向新的附着板转移。为了增加接触面积,新老附着板中,需要一方为平板,另一方为波纹板。

稚鲍越冬 当水温下降至6℃以下,稚鲍就不大活动,很少摄食,有的个体开始死亡。当水温低于3℃时,就引起稚鲍死亡,个体越小越明显。

稚鲍个体大小是决定越冬后存活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壳长7毫米以下的个体,无论是在海上越冬,还是在室内(常温)越冬,成活率都非常低。壳长5毫米以下的个体,越冬后几乎全部死亡。而壳长10毫米以上的个体,越冬后存活率可达80%以上。如果在越冬前壳长仍在7毫米以下,而又没有升温培育条件,则该苗种就难以越冬。人工升温培育亲鲍,使其提前产卵,在越冬之前培育出壳长7毫米以上的稚鲍,是提高稚鲍越冬存活率的一个重要措施。提高越冬存活率的另一个措施,是在越冬期间提高水温。如果把越冬期间水温提高到6℃以上,则稚鲍越冬后的存活率可大大提高,对壳长7毫米以上的个体尤其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