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水库养鱼

最近更新:2023-03-14

水库养鱼     fish culture in reservoirs

水库养鱼是利用各种类型的水库进行鱼类养殖的一种生产方式。一般采用投放鱼种,靠水体中的天然饵料使鱼成长;小型水库可适当投饵施肥,以提高产量,大型水库常采取保护和利用水库中原有天然经济鱼类,移殖适应水库条件的经济鱼类和人工补充放养量等综合措施。建库时须适当清理库底,便于捕鱼;在溢洪道安装拦鱼设备防鱼外逃;平时经常清除大型凶猛鱼类,以提高养殖鱼类的成活率。放养鱼种的种类和数量根据水库饵料等条件而定,一般以鲢鱼鳙鱼为主,搭配草鱼鲂鱼鲤鱼鲫鱼、鲴鱼等。也可利用库湾和网箱培育大规格鱼种。

水库养鱼是利用有利地形拦河筑坝、围堤建闸形成的人工水体,从事鱼类养殖和增殖的一种淡水养殖方式。水库养鱼是充分利用水资源,发挥水库防洪、发电、灌溉、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的组成部分。

发展概况

中国水库养鱼的早期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东钱湖水库,但直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的水库不多,渔业上主要用小型渔具捕捞天然鱼类。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新建的大、中、小型水库如雨后春笋,水库养鱼的几项重大技术先后获得突破。例如在池塘培育的鲢、鳙等鱼类人工繁殖成功后,部分大型水库利用自然成熟亲鱼人工繁殖也获成功,还成功地利用土拦库湾、网拦库湾培育出大规格鱼种,解决了许多水库鱼苗、鱼种不足的困难;“拦、赶、刺、张”或“拦、赶、刺、拉”联合渔法也试验成功,解决了水库中上层鱼类的捕捞问题。70年代以后,发展了网箱培育鱼种;解决了鲤等底层鱼类和鳡与红鲌类等凶猛鱼类的捕捞问题;研究了拦鱼网具和电栅拦鱼防逃技术;开发利用了水库的消落区及小型水库投饵、施肥养鱼技术等,摸索出一套适合于中国水库养鱼特点的技术措施,水库养鱼有了很大发展。据1988年统计,中国已有大、中、小型水库8万余座,水库养鱼面积达141.75万公顷,产量为30.876万吨,占内陆养殖产量(389.75万吨)的7.93%。平均单产为217.8千克/公顷。

水库中天然饵料和鱼类概况

水库中的天然饵料生物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维管束植物、周丛生物、有机碎屑和微生物等,水库的鱼产力决定于饵料生物的组成及数量。水库蓄水后,水位升高,水流减缓,透明度增大,大量的营养物质从淹没区析出,条件更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繁殖,其种类和数量都比原河道丰富。浮游动物亦因悬浮物沉淀、浮游植物和细菌大量繁殖而大量滋生。周丛生物生长在水库四周浸没的石砾、树枝或杂草表面,是刮食性鱼类的饵料。多数水库由于水位变动大,库底淤泥少或淤积太多太快,底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比较贫乏,而有些较浅的平原湖泊型水库及老化的水库,底栖动物则比较丰富。水生维管束植物在多数水库中比较贫乏。各类生物死亡后,其残骸经机械力破碎和异养细菌及真菌的作用,产生有机碎屑,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可供食腐屑的鱼类利用。细菌除了起分解作用外,还会形成细菌絮凝体,可供浮游动物和鲢、鳙等鱼类滤食。充分、有效、合理地利用天然饵料生物生产鱼产品是水库的功能之一。为此,选择适于水库放养和增殖的对象种类,必须根据水库特点与饵料生物基础来确定。

水库形成后,由于水文条件和生物状况等一系列变化,在没有人为因素干扰下,河流性鱼类移居上游,其数量增长受到较大限制,有的种类甚至消失,湖泊性鱼类获得大量发展的机会。此外,由于洞游通道受堤坝阻拦,洄游性鱼类不能从下游进入水库,数量逐渐减少,以至消亡。因此,必须适时采取人工放养和增殖措施,人为地调整水库鱼类区系,甚至在水库蓄水前或蓄水初期就着手进行,使之能充分利用水库中的天然饵料生物,发挥水库生产鱼产品的功能。水库蓄水后,一般经历营养高潮期、营养低落期和营养稳定期。随着营养物质的变化,天然饵料生物也随之发生变化,还必须相应地对放养和增殖措施加以调整。

主要技术措施

水库养鱼主要技术措施有以下几种:

大规格鱼种的培育

备足数量充足的大规格鱼种是水库养鱼的物质基础。应充分利用当地条件和水土资源,就地培育,就地放养。如有可能还可以就地繁殖。为此,必须建立与放养种类、数量、规格相适应的包括饵料、肥料基地在内的苗种生产基地。目前多采用池塘、网箱、土拦库湾、网拦库湾培育鱼种,或将几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还利用消落区种植青饲料、谷类、豆类,结合畜禽养殖,部分解决饲养鱼种的饵料和肥料问题。

池塘培育

详见鲤科鱼类鱼种培育。水库周围往往缺少大片土地供开挖池塘,大多利用建造水库时留下来的滩地、洼地、旧河床及消落区,建造部分池塘,用以培育鱼苗和夏花或小规格鱼种,然后再转入网箱和库湾培育大规格鱼种。

库湾培育

利用消落区内能在正常水位时蓄水的库湾,用围堤筑坝或拦鱼网与大库隔开,形成土拦库湾或网拦库湾。以库湾培育鱼种也是解决水库养鱼大规格鱼种的有效途径。库湾培育鱼种效果的优劣和基建投资的大小取决于库湾位置的选择和自然条件的好坏。基建角度的要求为:坝址或网基断面狭小,养鱼水面宽广;断面处底质基础好,上拦坝基处有不透水层或透水层很浅,无渗漏,取运土石方便;网拦断面处流速不大(0.5~0.7米/秒以下),漂浮物少;不是水上交通要道,便于管理等。养鱼角度的要求为:水质肥沃,常有肥水流入,无污染源;背北向南,阳光充足:水深一般数米,最深10米左右;网拦库湾最大水深可放宽至20米左右:集水面积适宜,有一定来水但水量不大,利于水质培养和鱼种生长;土拦库湾面积以3.3~6.7公顷为宜;培育1龄鱼种的网拦库湾以6.7~33.3公顷为好,2龄鱼种网拦库湾为数十公顷至数百公顷。库湾培育鱼种的技术关键有清野、饲养管理、防逃与捕捞等。

网箱培育

网箱养鱼

合理放养

为了充分、合理利用水库中天然饵料资源生产鱼产品,除选择合适的放养种类外,还必须确定合理的搭配比例、适宜的放养密度与鱼种规格。

放养对象

确定放养对象要考虑水库的理化性状、饵料保障程度及放养鱼类对饵料的利用率。中国至80年代末用于水库养鱼的主要对象是浮游生物食性的鲢和鳙,其次草食性的团头鲂和草鱼、杂食性的鲤和鲫,以及食碎屑和周丛生物的鲴、鲮等。深水水库的底层水水温较低,通过尾水流出水库,可以用来养殖冷水性鱼类,发展虹鳟网箱养殖。

放养规格

水库的水体大,水深、流急、风浪大,敌害较多,要求鱼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与避敌能力。此外,水库中饵料生物密度相对较低,鱼种要有较强的觅食能力和竞食能力。如果放养的鱼种规格太小,不能迅速适应大水面的生活环境,索饵能力弱,生长慢,就容易遭敌害侵袭,或从进出水口和拦鱼设施处流失。而体质健壮的大规格鱼种对大水面的适应能力较强,生长快,就能较早地达到商品规格。因此,放养大规格鱼种是水库养鱼获得稳产高产的物质基础。中国水库养鱼中鲢、鳙、草鱼的放养规格一般采用13.2厘米以上的1龄鱼种,也有的采用体重0.25~0.50千克的2龄鱼种。鲤、鲫、团头鲂、鲴、鲮的规格一般为6厘米左右。在水库蓄水初期,水位尚低,无泄洪威胁,凶猛鱼类种群还很弱小,饵料生物资源又很丰富,抓紧这个有利时机投放较小规格的鱼种,也能收到良好效果。

放养密度

确定放养密度的关键是使放养鱼类种群密度尽可能符合水体的饵料基础状况,做到既不妨碍天然饵料资源的再生产,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饵料生物的生产能力,维持养殖鱼类的最大种群密度,提供尽可能多的鱼产品。

搭配比例

科学地搭配放养种类和数量是决定水库鱼产量高低的重要技术措施。要求组成一个可以互相共存、各摄其饵、各自占有不同生态小生境的合理的鱼类群落,较好地发挥水体鱼产力。

放养方法

通常采用“三级放养”方法,即从小水面至中水面,最后放到水库的主体。“三级放养”是中国水库养鱼培养大规格鱼种,提高放养成活率的成功经验之一。鱼种放入水库的时间一般选择在一年中水温较低的季节。

凶猛鱼类的控制

凶猛鱼类对放养的鱼种危害较大,任其肆虐,会影响鱼种成活率和整个水库鱼产量。中国水库中常见的凶猛鱼类有鳡、蒙古红鲌、翘嘴红鲌、青梢红鲌、鲇、鳜、乌鳢、狗鱼、河鲈、马口鱼等。其中以鳡的危害性最大,红鲌类也会集群吞食鱼种,必须予以防止或消灭。但凶猛鱼类的肉味较佳,经济价值较高,并能吞食一部分与放养鱼类争夺饵料的小杂低值鱼类,因此,对个体较小的凶猛鱼类予以适当控制利用也是有益的。如体长47厘米以下的红鲌很难吞食13.2厘米以上的鲢、鳙鱼种,危害就比较小。控制的方法有:①根据凶猛鱼类的繁殖习性,集中捕捞其产卵鱼群,并设法破坏其产卵条件,或阻拦其进入产卵场。②放入鱼种时或移植新对象时,严格把关,防止带入凶猛鱼类。③遇有排干水库的机会,抓住时机消灭。

小杂鱼类的抑制

小杂鱼类是指生长速度缓慢、经济价值较低、个体较小的鱼类。它们是放养对象的饵料竞争者,有的还会吞食经济鱼类的受精卵和仔幼鱼。常见的小杂鱼类有䱗条、银飘鱼、锯齿鳊、麦穗鱼、红鳍鲌等。抑制的方法有:①加强捕捞。根据各种鱼的摄食、繁殖、栖息、越冬习性,采取各具特色的渔具渔法进行常年捕捞。②限制小杂鱼类的繁殖。捕杀其亲鱼,破坏其产卵场。③保留适当种类和一定数量的凶猛鱼类。④大量投放主要经济鱼种类。从食饵竞争和栖息场所竞争中排挤小杂鱼类。

拦鱼防逃

设置拦鱼设施是提高水库放养鱼种存活率的重要保障。不建拦鱼设施、设施建造不当或管理不善,就会发生逃鱼事故。常用的拦鱼设施有:

金属拦鱼栅

适用于宽度不大、水流较急的水库溢洪道及涵洞等处,中小型水库应用较多。大量溢洪时效果较差。

拦鱼网

常设置在溢洪道和输水涵洞附近或水库上游的进水口,网拦库湾中也用它拦鱼。具有抗洪强度大、结构简单、管理方便等优点。在汛期起拦鱼作用,非汛期可用来捕鱼。但排污性能较差,在流速大、漂浮物和污物多的水库中使用有一定局限性,需另外配置专门的排污装置加以弥补。拦鱼网的网衣通常用尼龙线、聚乙烯线或聚乙烯与维尼纶混合线编结而成。采用抛锚式、打桩式和抛礅式等加以安装固定,在船只来往频繁处还应加设过船装置。

拦鱼电栅

鱼类对电刺激产生防御性反应,当鱼游到距电栅一定距离时,受到电场强度的刺激,就会改变游泳方向。以往拦鱼电栅多用交流电,70年代以来,一些水库改用脉冲电拦鱼电栅。脉冲电对鱼的刺激性较强,而断电后对鱼的副作用时间短,可以节省电能消耗,便于机组小型化。在使用拦鱼电栅时,要保证连续供电,并注意人畜安全。

鱼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增殖

为了达到从水库取得最适持续渔获量,除了合理放养外,还必须对鱼类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利用,并采取必要的繁殖保护和增殖措施。

合理捕捞

根据鱼类生长规律、繁殖保护的需要、市场的需求等确定渔获物对象的起捕规格、捕捞强度,避免过度捕捞而导致资源衰退。要取缔严重损害鱼类资源的渔具渔法。

繁殖保护与增殖

为了保证能在水库中自然繁殖经济鱼类,让其顺利繁衍后代,在亲鱼产卵和仔幼鱼肥育期间,应规定禁渔期,在产卵场和肥育场规定禁渔区。在冬季大捕捞时,在鱼类越冬场所也要规定一定范围的禁渔区,以保证次年有足够数量的产卵鱼群。

由于水位的波动,可能引起草上产卵鱼类繁殖条件的恶化,可在产卵场所附近设置浮性人工鱼巢,供受精卵附着和仔鱼栖息。适合于水库放养的经济鱼类或其他水生动植物,可以采取移植措施来增加资源。还可以移植一些螺、蚬、虾等鱼类的饵料生物。

防止水质污染

某些污染物质排入水库会影响鱼类的正常生活环境,影响水产品质量,甚至引起鱼类死亡,损害或破坏鱼类资源。必须对水库周围的污染源加以有效的监测,未经妥善处理的污水污物严禁排入水库。

保护生态系统

维护陆地生态系统、水陆交替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对水库生物生产力的提高也很重要,植树造林是其中有效的环节。良好的植被可减少泥沙流入水库,延长水库寿命。此外,经济林木水果的生产也是发挥水库综合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

水库捕捞

水库养鱼的效果,最终要由捕捞产量的高低表现出来。水库水深面广,底形复杂,势必给捕捞造成一定困难,必须根据所养鱼类的繁殖、摄食、栖息、越冬、洄游等习性,用适当的渔具渔法取得渔获物。

中上层鱼类捕捞

鲢、鳙是水库的主要养殖鱼类,生活于中上层,有集群的习性。较有效的渔具渔法有“拦、赶、刺、张”联合渔法、“拦、赶、刺、拉”联合渔法、机轮围网等。北方还用冰下大拉网捕捞越冬鱼群。联合渔法是利用鲢、鳙等鱼类集群的机会,以几种网具在同一个渔场配合作业,同时发挥作用,将鱼群按预定的方向强行驱赶到定置张网内或大拉网网基内,一举捕获。

底层鱼类捕捞

以锦纶线制成变水层鲤刺网捕鲤,有较好效果:在底部平坦的水库,用机轮拖网捕鲤、鲫、鲮等底层鱼类,效果也较好。用冰下大拉网也能捕到不少底层鱼类。

凶猛鱼类捕捞

鳡、蒙古红鲌、翘嘴红鲌等追捕型凶猛鱼类游弋于中上层,会主动捕食其他鱼类。而鲇、乌鳢、鳜、狗鱼等伏击型凶猛鱼类多潜伏岸边,待其他鱼类游近,即迅速袭击。捕捞方法通常用聚乙烯除鳡网、网箱簖、鲌刺网、鳜刺网、鳜钩和鱼叉等渔具捕杀之。

水库养鱼相关技术

水库养鱼准备
水库养鱼适放的种类和密度
精养水库鱼种放养
小水库高产养鱼
小水库季节性水面育种
小水库综合养殖
水库网围养鱼
水库自流水高密度养鱼
水库防逃网设置
水库养鱼养殖方式
水库鱼种放养技术
土拦库汊培育鱼种
水库除野
拖毛钩除野
以库带田开发灌区渔业
水库流水养鱼
自流水高密度饲养草鱼
防逃网中附设定置张网
水库养鱼鱼种来源
水库清基除野
水库化肥养鱼
水库施肥养鱼
小型水库施肥养鱼
官亭水库化肥养鱼
水库坝下微流水养鱼
水库拦鱼网工程设计
拦污网和防跳网的装配和安装
水库鱼种的投放规格
水库网箱防逃措施
网拦库汊培育鱼种
库湾鱼珠混养
坝拦库湾养鱼
水库网箱养鱼对配合饵料的要求
提高水库网箱养鱼效益的措施
水库常用的拦鱼设备
自浮式沉水网箱投饵诱捕底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