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挪威的海水网箱养殖

最近更新:2023-02-02

挪威被公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海水网箱养殖最成功的典范,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试养大西洋鲑获得成功,在短短的30余年中,海水网箱从无到有,发展为世界上网箱养殖技术最成熟、发展最迅速、效益最好的国家。它采用的大型抗风浪网箱建造技术、全价配合饲料及投喂技术、防病疫苗、自动清除死鱼、鱼苗自动计数及环境管理等,均走在世界前列。养殖产量1980年7500t,1990年16万t,1999年46万t,2000年47万t,2004年50万t,平均年增长率28%。养殖的鱼类中,95%是大西洋鲑,少量为虹鳟,产量的95%供出口。目前,全挪威发放网箱养殖许可证800多个,孵化场约30个,育苗场300余个。全国共有周长60~120m的PE圆形网箱5300多个,养殖企业200余家,直接从业人员约27400人,年产值超过30亿美元,海水网箱养殖成为挪威国民经济的第二大支柱性产业。先进的设施、良好的环境、优质的饵料、健康的苗种、基因工程、病害防治、职业教育、规模化等,决定了挪威目前良好的养殖效益。据有关资料显示,挪威最近10年的养殖成本从53挪威克朗/kg下降到16挪威克朗/kg,其主要经验和技术如下:

1.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发展
挪威的网箱养殖非常重视新技术的开发,每年将其网箱养鱼总产值的5%(约1.5亿美元)返回用于开发研究,挪威开发经费雄厚。挪威科研单位与数百家鲑鱼养殖场合作,为持续高效的养鲑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养殖业的发展(表2)。

2.小网箱变大网箱,近岸网箱变为离岸网箱
最近20年,挪威网箱的体积每五年迈一大步,从20年前的单网箱养殖水体的541m3增加到目前的19494m3(表3),网箱的网衣自重达7~8t,换网和起捕渔获时,采用吊机吊起。网箱规格的放大,进一步改善了养殖环境,扩大了养殖鱼的活动空间,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网箱结构方面,除聚乙烯(PE)圆形结构网箱外,还有钢结构板架式网箱和张力腿(TLC)网箱等。

                                                        挪威网箱养殖大西洋鲑的过程演变

初期 目前 简要说明
产量(万t) 1 50 短短20年,平均年增长率
28%
商品鱼养成周期(年) 3~4 2 由每条鱼100 g上升至每条
鱼4 kg,陆海结合
饵料形态 湿性饵料 强化饵料 配方接近鱼类生长所需的
最低营养
投饵方式 手工 自动 定时定量,根据多种总数自
动校正
饵料系数(FCR) 3 1.15 饲料成本占养殖总成本的
55%降低至45%
饵料配方(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脂肪)
55%,22%,8% 40%,10%,28% 减少蛋白质(氮)和磷的含
量,增加脂肪含量
病害 无→有→严重 有效控制 采用疫苗等综合治病,基本
不用抗生素
抗生素用量(t) 少→48.5
(1987年)
<1 每生产1kg商品鱼所用的
抗生素下降了99.7%
商品鱼价格
(挪威克朗/kg)
90 20~30 降低成本,扩大经营规模,
推进营销
养殖效益 好→滑坡 尚好 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和养殖成活率
养殖场规模 养殖场数减少,经营规模扩
养殖场产量(t/家) 0~320 2300 20家公司占全国产量的
80%,其中7家占一半

挪威网箱20年发展比较

年份 网箱周长(m) 网箱深度(m) 网箱体积(m3) 产量(t)
1980 40 5 541 10
1990 60 10 2434 40
1995 80 15 6498 100
2000 120 20 19494 500

3.营养配合饲料及投饵技术

挪威的网箱养鱼在20世纪70年代主要是手工投喂饵料,80年代则采用干饲料自动投喂,90年代采用挤压膨化饲料,2000年采用高能量饲料和投饵控制系统。在饵料配方上,通过减少蛋白质和磷的含量,增加脂肪的含量,使饵料的营养更加平衡。在投饵技术方面,完全由电脑操纵,可以精确地定时定量定点自动投饵;根据鱼的生长、食欲及水温、气候变化、残饵多少,通过声呐、电视摄像及残饵收集系统,自动校正投饵量;自动记录逐日投饵时间、地点及数量。传感器能探测出未被摄食而下沉的饵料,并向计算机发出停止投饵的信号。输料管最长可达600m。营养配合饲料和先进的投饵技术,使饲料转化率不断提高,从20世纪70年代的6:1到了现在的1:1。新开发的高能量饲料和控制投饵系统,饵料转化率可达到0.7:1。

4.鱼病疫苗和免疫防治技术

挪威在网箱养鱼病害防治方面,先后开发了口服、注射疫苗和免疫增强剂。4种疫苗可以混合注射,方法是麻醉液中浸泡20s,用注射剂注入鱼的腹部,一次注射后可终身免疫。疫苗价格为每支人民币1.5元(1000ml/支),每条鱼只需注射4ml,价格十分低廉。在病害管理方面,建立了鱼病诊断服务机构,及早发现病害征兆,实施检疫和病鱼的隔离;培训养殖业者养成良好的养殖习惯,加强从业者之间的交流。病害有效防治体系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养殖成活率,同时也降低了养殖风险和成本。

5.信息系统

目前可以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把养殖场、育苗场、加工厂、饲料厂和市场、金融部门联在一起,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增加信息量,使距离养殖场10km外的总部也能清楚地知道鱼类的摄食情况。

6.生物量控制

生物量控制实际上就是鱼类密度控制。密度过低,达不到生产装置的设计负荷,效益必然不理想;密度过高,则易造成生长缓慢、易得病、环境污染等问题。挪威网箱养鱼是常年捕捞,网箱内鱼的总重常年维持在某一个水平(25kg/m3),因此,加强生物量监控显得非常重要。测量生物量的技术有红外线监测和立体照相等。

7.种质选优和苗种培育

通过多年的选择育种和基因工程技术,不仅增加了产量,而且提高了品质(鱼肉组织紧密度和色泽),使生长快、抗逆性好、抗病力强的种鱼占养殖主体。目前全挪威养殖的大西洋鲑,80%是由一个优良品系支持的。在2龄鲑的促长上,将连续光照下培养的鱼苗移至白昼少于10h的室外养殖区,使原先需18个月培育的2龄鲑缩短至8~10个月,并使2龄鲑能淡季养殖,从而保证全年可提供各种规格的养殖鱼种。在成鱼养殖上,采用人工光照促长的方法,可使重量增加20%以上,避免了因性成熟而降低生长率、增加病害和死亡的危险,也不会使养成鱼重量下降。